FAQ

Q

請問組隊參賽需具備哪些資格?

每隊由3人以上自由組成,不限年齡、國籍、職業等,組長需為中華民國國籍,團隊當中有未滿18歲之成員,需由法定代理人簽立「未滿18歲參賽同意書」電子檔,若入圍決賽,需另繳交正本。

未滿18歲參賽同意書

Q

我想以公司名義代表參賽可以嗎?

可以,需請公司負責人簽立及用印「公司、組織參賽同意書」並上傳掃描檔。

公司、組織參賽同意書

Q

我是聯發科技或旗下企業的員工,請問我可以參賽嗎?

可以,為了鼓勵社會大眾參與,如果作品經評審評分後在前20名,您的團隊將不佔用入圍及決賽獎項名額,主辦單位將另循員工入圍獎勵措施,並依分數排名補足其名額。

Q

請問同一團隊可以投多件不同的作品嗎?

不可以,請選擇一件作品投稿。

Q

請問如果我已經跟某一群人參賽投稿了,我還可以跟另一群人一起參賽投稿嗎?

不可以,請選擇一個團隊參賽。

Q

如果我忘記密碼了該怎麼辦?

請進入「團隊登入」後,點擊「忘記密碼」連結。

忘記密碼

Q

請問可以在報名截止日前更換組員名單嗎?

可以,報名截止日前均可使用團隊帳號密碼登入並更改團隊資料,以報名截止日資料為最終版本。

Q

請問投稿的主題設定需要注意哪些重點?

請選定一個台灣地區(可跨區),提出一個欲解決之生活或環境問題並利用數位科技解決或改善,且選定一個該地區公共組織為諮詢或合作對象,計畫架構可參考「計畫內容範本」。(擇一提交即可)

書面型計畫內容範本 簡報型計畫內容範本

Q

請問投稿主題中「欲改善之問題」有議題範圍嗎?

完全無範圍限制,可以依您的觀察或想法,提出一個可以變得更好或可以解決的問題,可以是生態環境,可以是居民生活品質,也可以是需要幫助的弱勢族群,完全無任何議題限制,計畫架構可參考「計畫內容範本」。(擇一提交即可)

書面型計畫內容範本 簡報型計畫內容範本

Q

請問投稿的檔案有什麼限制嗎?

請以PDF檔上傳,檔案大小上限25M,每組團隊限上傳一個檔案。

Q

請問我要如何得知作品上傳成功?

每次上傳完畢,頁面都會顯示上傳成功訊息,同時組長的E-mail也會收到通知。也可於徵件期間登入帳號,並至「資料更新歷程」頁面查看計畫書上傳狀態。

Q

請問可以在報名截止日前更新作品嗎?

可以,報名截止日前均可使用團隊帳號密碼登入並重新上傳作品,以報名截止日後的作品檔案進入評選。

Q

請問需要做出成品,或實際執行嗎?還是單純提出計畫即可?

我們知道,一個好的點子要落地,為鄉鎮帶來改變,需要時間!
因此評選的重點在於針對主題地區,透過你們的好點子,能夠創造如何的社會影響力。例如:是否有站在鄉鎮的角度務實的掌握問題脈絡,是否有找到適合的、創意的數位或是科技運用來提高方案效益(技術的難度不是重點),是否有善用第三方在地諮詢單位的知識為提案加值,是否有被落實的可行性…等,都是評審會綜合考量的因素。
而團隊準備的重點,將是如何說服評審,你們的點子創新可行、是被當地需要的、是能解決問題且創造影響力的,因此雖然非必要條件,但是如果團隊已經有實際的落地demo成果,將是有利的證明。
智在家鄉計畫,希望能成為一顆火種,點燃大家關心家鄉的動機,為鄉鎮帶來改變。

Q

請問一定要指定一區或一鄉鎮嗎?我關心的是跨區或全體性的主題,不可以嗎?

您還是可以備註此計畫是跨哪幾個區域的,清楚說明即可。
「智在家鄉」之所以限定指定一鄉鎮或一區,同時要求要有地方組織的意見,是希望企劃案在發想的過程中,能更貼近民眾「真實的生活」,產生對話,對於問題所存在的「真實情境」能有更深入地了解。因此希望透過這個方式,能夠強化社會創新中的「貼地性」。
每一個人都跟另一個人有關聯。許多的革命性變革是從一個小村莊,甚至從一個人開始。我們不能期待改變可以迅速發生,但如果在設計的過程中,能從對象的角度仔細聆聽,看清癥結,改變終將發生。

Q

請問「地方訪談對象與意見回饋」有一定的範圍或種類嗎?是否需要與該對象簽訂相關合作文件?

「地方訪談對象與意見回饋」沒有一定的範圍、種類或資格限定,也不用開立證明。任何在地民間組織、在地鄉親、政府單位、社團法人甚至是學校都可以,只要能夠藉此更深入了解在地的問題,將當地的意見作為補充並註明該資料來源即可。
對象本身是誰跟評分較無關係,主要是看引用意見對作品內容的影響或關聯性而定。

Q

請問一下提案需要編列經費預算嗎?

賽事雖未將預算編列列為計畫書必要要項,但是預算編列是計畫落地務實思考的重要過程,如果能在計畫書中編列計畫執行的預算,將有助於說服評審本計畫的周延性及可行性,因此鼓勵各個團隊可嘗試將預算編列納入計畫書中。

Q

請問入圍決賽團隊之可以有何種培訓方式?

我們將會邀請專家學者設計工作坊,提供入圍團隊相關研習指導課程與輔導顧問陪伴。

Q

請問我們投稿作品的智慧財產權歸誰?

為了鼓勵大家投稿幫助家鄉,您因參賽所產生的各項資料與成果內容(例如計劃書、簡報、成品等),其一切智慧財產權歸該您的參賽團隊所有,但需要無償授權給主辦單位使用於推廣展示,主辦單位將不會另作為營利或其他範圍使用(詳情請參考「賽事辦法-智慧財產權相關事項」第1點)。

賽事辦法

Q

請問主辦單位將會如何處理我們參賽的個人資料?

我們將遵循「個人資料保護法」,僅於本活動之特定目的範圍內蒐集、處理及利用參賽組員的個人資料(詳情請參考「賽事辦法-授權主辦單位事項」第1點)。

賽事辦法

Q

請問主辦單位將會如何處理我們參賽的肖像權?

我們將會謹慎使用您參賽的肖像權,並僅使用於此賽事活動相關之宣傳規劃(詳情請參考「賽事辦法-授權主辦單位事項」第2點)。

賽事辦法

Q

請問我的投稿作品有參考他人開發之軟硬體、服務,或者有使用他人原始碼或技術,是否符合參賽資格?

可以,但需主動於計畫中清楚說明並註明出處,以不得侵害他人智慧財產權為原則(詳情請參考「賽事辦法-智慧財產權相關事項」)。

賽事辦法

Q

請問我的作品之前已投稿過其他賽事,還可以再參賽嗎?

如作品曾獲得獎項或補助,但有類似內容或設計方向,仍可參與本競賽。惟基於本賽事著重作品原創程度,請於作品中提示與前作差異、優化調整或新創部分,主辦單位將納入評分考量。
(詳情請參考「賽事辦法-智慧財產權相關事項」)。

賽事辦法